此外,“汉阳造”等铭文则证实了钢轨的“武汉籍”身份,诸多汉阳铁厂钢轨也是博物馆内陈列的珍贵文物。因此,有“部定”字样的“汉阳造”钢轨便显得尤为珍贵。
顾必阶用手掌摩挲着百年钢轨,自从建造起来,锈迹斑斑的钢轨已经经历长江的波涛汹涌,但时至今日仍然屹立不倒。
此次于武昌江滩发现的遗址属于粤汉铁路,对岸的铁路属于京汉铁路。一百年前,来到武汉的人,便是从此地乘坐轮渡去往对岸,他们中有的人南下,有的人北往。
顾必阶介绍,甲午战争之后,清朝政府感到修铁路的紧迫性。张之洞提出经营全局、建设腹省干线,即京城外卢沟桥至汉口的铁路卢汉铁路,发展国计民生、国防建设的建议,被朝廷接纳。其主修的第一段铁路最早被称之为是卢汉铁路,后改名京汉铁路。1906年,江对岸的京汉铁路通车,同年粤汉铁路工程启动,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刻有铭文的钢构件遗址便是连接两段铁路陆路和水路的要道构件之一。1957年长江大桥打通后,京广铁路通车,徐家棚的码头逐渐失去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