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极有可能就是通过这个大洞溜进溜出的校园。”
民警即刻组队通往洞的另一头开始搜寻薛芳的下落。
没有人能想象到薛芳当晚到底经历了什么。
只见刚到现场,民警便眉头敏捷,神情凝重。原来,众人越过洞,还没走几步,便发现路上到处都是呕吐物。
民警猜测,这极有可能是薛芳被犯罪嫌疑人强行抱离宿舍,一路折腾,胃部剧烈翻腾不适而造成的。
线索悉数清晰,找到薛芳指日可待本是好事,但却不料,其中一位民警脸部却是极为沉重。
“这并不是什么好事,薛芳当晚呕吐这么多,说明她当日没少喝酒。
也就是说,薛芳当晚被带走时,整个人极有可能意识全无。
犯罪嫌疑人对其行凶,薛芳可能毫无反抗的能力。薛芳当下怕是凶多吉少。”
民警猜测到。
到底是经验丰富,之后出现的一系列线索,径直证明了民警的猜想。
意识到情况不妙的民警三步并作两步跑,又往前走了数十米。
一番搜寻后,民警在事发地找到了一把断掉的耙齿,心凉了半截,不过如此。
耙齿一出,利弊皆存。
好处是,从这把耙齿处,民警基本断定,犯罪嫌疑人大概率就是附近的村民。
弊端则是,耙齿上有些许陈旧的血迹。
一股不祥的预感倏然袭上众人心头。
一番排查后,民警锁定了第一个犯罪嫌疑人,青年张某。张某之所以被第一嫌疑人,原因有二。
一来,张某素来在村子里名声不好,人称“小混蛋”,闲来没事总是会骚扰新桥中学的女同学。
再者,根据薛芳同学所言,张某确实有意于薛芳,碍于薛芳一直有男朋友,张某从未得逞过去。
终究,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未能得手的张某一直对薛芳心怀歹意。
奇怪的是,当民警找到张某时,张某不但没有慌张,反倒极为淡然。